功高盖主,臣下位高权重功大,不知收其锋藏其锐。历来能成就一番霸业的君主,总是忌惮辛辛苦苦为其打下江山的下属,生怕他们居功自傲功高盖主,必欲除之而后快。谢邀。大部分是没有好结果的。要么被主上干掉,要么篡位。只有高士能功成名就,激流勇退而善终。
功高盖主在古代有多危险?
谢邀功高盖主,臣下位高权重功大,不知收其锋藏其锐。大部分是没有好结果的。要么被主上干掉,要么篡位。只有高士能功成名就,激流勇退而善终。象范蠡张良等。当然若君明臣忠,也可相安无事。象周武王与姜子牙汉文帝与周亚夫刘备与诸葛亮唐肃宗与郭子仪都是好的范例。而多数的情况是一,被主上干掉。卧榻之侧,岂容猛虎。
象蒙恬韩信岳飞常遇春年羹尧等。尤其是韩信,居功至伟,又常被刘邦疑有二心,从齐王到楚王到淮阴侯一路下贬,被诛的危险日益增大。而他好象蒙在鼓里,在刘邦一次与他试探性交谈中,他还夸夸其谈,贬刘邦用兵超不过十万,而自已则多多益善。逼得刘邦反讥你这么大本事,为何还被我捉住?终遭诛杀。二,恃功挟权篡位。
历史上有几段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曹氏曹操曹丕先以魏公魏王终以魏篡汉司马氏司马懿司马昭也以晋公晋王最终以晋取代曹魏。唐末,手握重兵的朱温废唐立国梁,开始了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手握大权的武将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直到宋太祖赵匡胤以点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宋代周,结束了这一局面。他高明的杯酒释兵权,从此终结了这一历史的重演。
如果一个领导感觉你功高盖主,你会怎么办?
让领导感觉自己功高震主,对任何一个下属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当领导觉得对你赏无可赏的时候,那么只能赏你三尺白绫了。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白起是这么死的,韩信是这么死的,兰陵王高长恭也是这么死的。但是也有人功劳很大,却能够全身而退,比如唐朝大将郭子仪,还有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范蠡。在做人方面,范蠡就比文种聪明多了。
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功成身退,曾经告诉文种也要及早抽身,可是文种贪恋功名利禄,结果被勾践赐死。其实,从历史人物中可以学到很多功高自保的道理。一般来说,下属功高震主时,领导很难不起杀心,那么,如何自保呢?一,自污以自保。自污的目的就是让领导抓住自己的小辫子,这样,领导就会放松警惕。最著名的就萧何。刘邦率兵在外打仗,让丞相萧何守家。
每次见到后方有人去前线,都要问一句丞相在家都干什么呢萧何得知后,吓得够呛。于是听从下属的意见,开始抢占民田,与民争利,老百姓都开始骂萧何。刘邦知道后,终于放下心来。二,交权以自保。隋朝大将梁睿,算是隋文帝杨坚的心腹,因为平定南方,功劳太大,引起了隋文帝的猜忌。梁睿得胜归来,杨坚亲自出城迎接。梁睿吓坏了,拒绝皇上所有的赏赐,执意交出兵权,推说身体有病乞请养老。
后来,梁睿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与任何人来往,终于得以善终。三,低调以自保。代表人物,郭子仪,郭子仪被称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有人诬告郭子仪谋反,皇帝召他进宫,他不带一兵一卒,就去见皇上,打消了皇帝的戒心。他的汾阳郡王府从来都不关门,而是大门打开,任何人都能进进出出。他说,如果我筑起高墙,只要有人煽风点火,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将军都是不得善终吗?举例几个安享晚年的将军?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来能成就一番霸业的君主,总是忌惮辛辛苦苦为其打下江山的下属,生怕他们居功自傲功高盖主,必欲除之而后快。话虽如此说,可也不是所有的将军都不得善终的,关键得看他们是否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能放低姿态,懂得进退,还是能获得好结果的。今天,有书君就来为大家举几个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