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恋是什么?
最近“无性恋”引起巨大关注,而这个词这个现象并非现在才出现,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性学之父”金赛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在报告中提出这一现象,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197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Michael D. Storms已将无性恋区分出来。
近来,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博格尔特教授指出,除了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外,世界上还存在第四种性取向——无性恋,无性恋者应该被归为“第四性”。尽管无性恋者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但大约7000万的人口数目也不容小觑。
博格尔特从1994年起就开始着手进行性取向调查,在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共有1.8万名英国男女接受了问卷调查,约有1%的人坦承,他们无法从任何人包括同性和异性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博格尔特教授下月将出版他的新书《了解无性恋》,书中详细解释了近20年来他对无性恋的研究情况。
博格尔特指出,无性恋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仍能感受到“性驱力”,但力量并未强烈到对别人产生兴趣,另一种即是对同、异性完全不感兴趣。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日前也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无性恋者有着极低的“性驱力”,但还是有少数无性恋者仍能感觉到性吸引力,只是无法被他人吸引。
因此无性恋者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尽管无性恋者不需要性伴侣,但很多也渴望与他人亲近,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绝大多数无性恋者最终会选择试管婴儿生育后代,从而避免与人发生性行为。
无性恋者并不意味着没有性能力,这不禁让人想到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柏拉图认为:“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但是没有性欲的爱情恐怕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队伍不断在壮大
无性恋者格雷格三十二岁,从任何方面来讲都非常健康,绝非不吸引人。六年来,却自愿选择放弃所有性生活,这在任何心理医生听来大概都有问题,而格雷格却自信自己只是在遵从自己天生的性倾向,绝非有什么问题。“独身主义和无性恋的区别只是在于欲望。如果你是独身主义者,你只是努力避免去做一件你很想做的事,而我打从一开始就压根不想要这么做!”就像很多LGBT(指性少数派,包括L女同志恋B双性恋T变性人),格雷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发现自己与同龄人不同。“大概十四岁时,我的伙伴们开始把自己的满身喷满除臭剂,把头法抿的服服帖帖,只要女孩子一来,就开始大声的自夸起来。倒不是说我很邋遢或者不注意自我仪表,但我梳头就只是为了我自己,而并非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岁,格雷格还是处男。虽然并非自愿,来自周围人的压力还是他还是找了一个女朋友,“真正的性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时,那种终于融入社会的感觉。”而现在格雷格决定不再去寻找伴侣,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他遇到了一个自我标榜为无性恋的男人时,格雷格意识到他自己也是。
但是难道无性恋者们不会打算终身孤独吗?格雷格并不同意,“完全没有理由否定我将会找一个女朋友甚至结婚。如果我愿意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有小孩。但那意味着性只是偶尔为之,而不会形成压力。说实话,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有一个亲密的伴侣,有点像那些老鳏夫和寡妇之间的关系。与之共享此生,彼此安慰,尊重,但不一定要上床,是男是女也并不重要。当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我会寸步不离的陪伴着他/她,并忠心不二,不管他/她是谁。如果你想想看的话,这完全没有限制。任何年龄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愿意共度余生的另一半!”
无性恋是一种正在快速增涨的性倾向,数据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无性恋,甚至在完全不了解这个概念的情况下。这股新崛起的第四性潮流跟六十多年前的同性恋运动有关。虽不至于遭受早期同志权利提倡者的磨难,但是偏见仍然是无性恋者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哥们认为我有问题,常常向我推荐伟哥。我的父母因为没有孙子孙女而失望。性就好比是巧克力,当你遇到有人说他不喜欢巧克力,你就会说什么?不,你怎么会不喜欢!人人都喜欢!”一些宗教领袖也公开表示反对第四性。一个美国基督教组织最近开始宣称“性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一篇发表于全国宗教职业会年刊的文章甚至说无性恋者根本就“不是人”。
科学意义上讲,无性通常涉及的是一些植物,蠕虫以及其他不需要性来实现繁殖的生物。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个概念。但也确实有一些发表了的关于无性恋的研究。九十年代,一份爱达荷州的调查表显示有大概10%的公羊对母羊完全不感兴趣。任何职业牧民也会注意到当公牛被引入牛群时,母牛那种相当漠视的反应。在动物王国中,无性恋绝对存在。
博格尔特分析,无性恋者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很多大龄单身男女被人误会是同性恋者,其实在这部分人群里有不少人是无性恋者,相比找个人草草结婚了事,他们情愿独自生活。由于“无性恋者”是社会的潜在势力,思想不同于主流趋势,因此常有孤独感。博格尔特说,无性恋者在社会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们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尊重各种非主流的性取向。
无性恋是否是种性倾向一直还存在着争议,但是无性恋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了解的事情还有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资讯,我们只能在【九个头条网】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为什么呢?你懂的!!搜索微信公众号:topnews-9,关注!给你好看!只是:你敢转吗?你敢分享朋友圈吗?